山西省文物局关于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 第0623号提案的答复

尊敬的张志军委员:

您和卫虎林、郭建宇委员联名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山西财经大学东山校区建设项目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您们的这一提案提得很好,对改进政府工作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对做好太原东山地下文物保护工作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太原有悠久的历史,考古发现表明,早在10多万年前,现今太原土堂一带就有古人类活动;距今5000年前后,有镇城底、义井等新石器文化遗存;有可早到隋以前延续至明的晋阳古城遗址等等。太原东、西山留下了汉墓、北齐至唐代墓葬、明代藩王墓等各时期墓葬、大型石窟寺、古建筑等丰富多样的物质文化。这些文化遗存是厚植文化根脉、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依托和载体。保护传承好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是每个公民的义务,是文物工作者的重要职责和使命。

2017年起,为服务做好山西财经大学东山校区建设,同时保护好地下文物,省文物局组织考古资质单位对校区建设用地范围进行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工作。考古调查、勘探完成后,先后出具了《山西省文物局关于山西财经大学东山校区(一期)建设项目文物保护工作的意见》(晋文物函2017〕392号)、《关于大型基本建设工程前期选址考古发掘的通知》(晋文物函2018〕43号)。组织山西省文物勘测中心完成山西财经大学东山校区建设用地范围70余万平方米考古勘探。2019年,山西大学考古学系对勘探发现的地下文化遗存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汉晋、北朝、元、明清各时期墓葬22座,清理遗址一处,出土陶罐、陶壶、铜镜、瓷瓶、铜钱等。对意义重要、价值重大的一座北齐墓葬进行了搬迁保护。2019年至2021年,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勘探发现的带墓道大墓和一座汉墓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总面积约3500平方米,发掘汉代带墓道、耳室的大型墓葬2座,出土陶器、漆器等,清理大型带墓道明墓三座,出土琉璃器、瓷器、彩绘漆棺、墓志等,从墓葬排布、规模、埋葬死者情况及随葬品等,结合文献记载,确认这三座大型墓分属明端王及其继妃王氏、赠夫人院氏。在对三座大型明墓发掘的同时,省考古研究院还对墓葬周边进行了详细的走访、考古调查和勘探,并对勘探发现的重要遗迹现象进行了重点发掘,确认明端王及其继妃、赠夫人墓葬外围存在陵墙、陵殿、牌坊、守陵建筑等,初步复原出明端王墓陵园平面布局及各相关部分位置。本次考古工作补正、丰富了文献记载内容,是研究明代分封制度、藩王制度、服饰等方面的极为宝贵的物质资料。

此外,省考古研究院等发掘单位严格按照国家文物局考古工作标准、要求进行发掘的同时,与山东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展了彩绘漆棺修复保护、丝织品提取保护等科技保护工作,对墓葬形制、墓室内部通过三维扫描实行数据保全,形成了明端王墓等三座大墓的数字模型成果。

鉴于本次考古发掘工作及成果的重要性,太原东山明藩王墓考古发掘项目被评选为2021年度山西重要考古新发现之一。

2021年底,山西财经大学东山校区考古发掘工作已经结束。目前,省文物局正指导、协调太原市文物局等有关单位协商考古发掘现场移交、保护及考古资料移交事宜,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用地方范围内文物保护工作。

三、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全力配合省政府、省教育厅等有关部门做好山西财经大学东山校区建设工作,协调解决项目建设用地范围内文物保护工作相关事宜。

二是督促太原市文物局提出端王墓等下一步保护意见,推动山西财经大学认养明藩王端王墓等三座明代大型墓葬,指导做好三座大型明墓及附属设施的保护利用工作,留住历史根脉。

三是组织开展涉及山西财经大学东山校区考古发掘资料整理研究,推动公布考古发掘成果,让考古成果惠及社会。

以上答复贵单位是否满意,如有意见,敬请反馈。

感谢贵单位对省政府文物方面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并欢迎今后提出更多的宝贵意见。

    人:

    人:任海云

联系电话:0351- 4037327

山西省文物局  

2022年5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