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时代号角铿锵嘹亮,勠力同心逐梦前行。“高瞻远瞩,凝心聚力,催人奋进!”我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聆听党的二十大报告后纷纷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全方位推动长治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示范区、现代化太行山水名城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深化思想道德教育 用好用活红色资源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报告总结过去、擘画未来,振奋人心。十年来,我市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纵深推进各级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全力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长治市文明办三科科长杨安俊表示,作为宣传思想战线的一名工作人员,未来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守正创新,勇毅前行,在打牢基础、补齐短板、增强实效上下功夫,围绕岗位职责,抓好文明校园创建、好少年典型评选、“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少年宫建设等各项工作,为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再上新台阶贡献力量。
“报告中提出‘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这为我们文博、红色旅游事业蓬勃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宣教部主任田悦慧说,作为首批全国“五好讲解员”,将结合报告中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新理念,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当好培养高素质红色宣讲队伍的排头兵,努力讲好红色故事、长治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让武乡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成为广大党员干部、青少年学生进行全面加强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课堂”。
健全公共服务体系 加强文化保护传承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推进文化协调发展、实现中国梦的重要路径。十载春华秋实,我市始终把巩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放在首要位置,不断优化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持续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出一批公共文化服务的新模式和新方法,
2013年通过验收成为山西省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并且取得了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全省第一的好成绩。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让我们备受鼓舞、更加坚定了我们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决心。”长治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共服务科科长马燕军介绍,近期我市将聘请第三方对全市各级公共文化场馆的硬件设施、场馆面积、功能划分、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全面梳理,同时有针对性地出台《长治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继续构筑公共文化新型空间、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发展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加快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持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这为繁荣文化事业和产业指明方向。”聆听了党的二十大报告,黎城县精神文明创建中心工作人员杨斐深感使命在肩,“作为一名非遗传承人,今后将创作更多精品,弘扬非遗文化,为我市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讲好长治动人故事
努力讲好“长治故事”,纵情唱响奋进凯歌。十年间,长治培育造就大批德艺双馨的文学艺术家和众多文化文艺人才队伍。他们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从时代脉搏中感悟艺术的脉动,用心用情用力创作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艺精品。其中,长子鼓书《腊月天儿》《山西面食》《闹红火》、沁州三弦书《十七棵松》、潞安大鼓《儿的魂 娘的心》先后荣获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
“时代呼唤着我们,人民期待着我们,唯有矢志不渝、笃行不怠,方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听了党的二十大报告,我既感慨祖国十年来的巨大发展变化,也感恩自己生活和奋斗在这样的一个新时代。”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李炜表示,市文联将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团结引领我市广大文艺工作者,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用文艺形式宣传长治,讲好长治故事、展示长治魅力,提升长治文化软实力,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长治形象。
歌颂生活之美, 演绎时代巨变。 “党的二十大报告站位高远、 内涵丰富、 激励人心。 ” 山西省曲协副主席、 国家一级编剧暴玉喜难掩激动的心情, “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 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始终坚持与时代同频共振,在生活中汲取源头活水,潜心创作,全身投入,创作出一系列文艺精品,扛起文艺工作者的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