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考古——手工向科技变迁

  改革开放40年来,一代代的考古人把自己的青春奋献给了考古事业。仅省考古所主持发掘的重要古代遗址和墓地数百处、抢救保护珍贵文物数以万计。其价重大、有着深入远影响的有旧石器时代的芮城西侯度遗址、襄汾丁村遗址、襄汾陶寺遗址等。

  一代代的考古人,用青春谱写了山西考古的丰碑。同时,他们在文物的保护与修复技术方面有了大大的提高,也让公众走进考古,让考古成为全民时代记忆。

  1980年代 子承父业 跨界解读旧石器

  王益人,毕业于山西大学物理系激光专业,是中国恢复高考后的第二批大学生。面对就业的抉择,他选择了考古。

  是什么让一个年轻人坚持,又是什么让他改变了梦想,执着地走上考古的道路。日前,本报记者通过王益人的诉说,从而探寻跨越时空旧石器时代的故事。

  “这是不得已的一个选择,是父亲的选择。因为父亲是考古人。”王益人对《山西青年报》记者说。然而,正是因为父亲的坚持,他成为考古界第一个用物理学研究旧石器的考古专家。

  1985年,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王益人与梁宏刚、李占扬一同参加了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在周口店举办的“第四纪地质、旧石器考古训练班”,最年轻的他们被戏称为山西旧石器未来“三剑客”。那是一个激情迸发的年代,年轻的他们被称为“考古疯子”,也曾为学术问题“冒犯”权威,与中科院的专家商榷学术问题。

  石片是人类最初的 “石刀”,上面有打制形成的 “波纹”和“放射线”,凸凹有致的“褶皱”十分规律。王益人很快用“弹性介质中点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应力波”解释了石片破裂的“物理机理”。他与父亲王建先生用一年半完成了《石片形制探究——旧石器研究的一种新的理论与方法》。

  1987年,他在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汇报了自己与父亲的科研成果,得到了著名旧石器考古学家、古人类学家、第四纪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贾兰坡首肯,贾兰坡先生说,“这样的研究就是放到国际上也是一流的”。

  王益人到底还是一个理科生,在他40年的研究历程中,始终以数理方法和逻辑思维来研究原始人类的工具。

  进入新世纪,他率领的考古队在襄汾县丁村遗址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新的发现。而且,他的目光不仅局限于山西,在山西之外和旧石器考古的学科建设方面也多有著述。

  2000年代 创新引领 大众关注古文明

  郑媛,在改革开放后出生,她们这一代有一个特殊的称号,那是就“80”后。

  然而,这个称谓一度时期曾被社会推到了“风口浪尖”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的80后经过岁月的洗礼,成为各行各业的佼佼者,郑媛就是其中之一。

  2003年,毕业于山西大学考古专业的她,走进了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创新是她们这一代独特的行为方式,她们善于运用创造性的思考与想法结合工作。正因如此,山西考古在这一代人的创新下,在很多领域成为全国的领军人。

  2009年2月,山西考古所内设科室 “公众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室”。2014年6月更名为“公众考古研究部”,郑援就是这个部门的负责人。

  让公众了解考古,是这一代年轻人的想法。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及其同行选择适合的考古发掘现场,择期举办“公众开放日”,让公众现场近距离参观遗址,并邀考古专家现场讲解。

  80后的郑媛是新时期考古业的网络推动者与宣传者。她在自己的工作中,很快把省城各大媒体集结起来,通过不定期的公众考古活动,借助于媒体让更多人了解考古。

  从2010年开始,在省考古研究所的支持下,郑媛又尝试招募和组建山西考古志愿者团队。“截至目前,考古所已陆续面向社会各界正式公开招募过三批考古志愿者,报名最多达800人。”郑媛说。

  从单独的野外工作到志愿者的加入,山西考古在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中,运用不同的形式,推动山西考古业更多地走向大众,走向全国。

  2010年代 技术转变 留存时代之记忆

  白曙璋,1987年出生。他们这一带是集社会优质资源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喜欢历史,爱上考古,从事自己最爱的职业,这就是白曙璋的故事。

  随着考古的发展,很多高科技手段也走向了考古,他们成为新时期考古的专业技术人才。

  2014年,白曙璋研究生毕业后就来到了考古所,主攻汉唐与北朝文化。

  白曙璋最先接触的考古项目就是忻州九原岗墓地。“这是一座内容非常丰富的墓地。北朝是血与火与铁的时代,同时是一个思想爆炸的时代,是民族大融合的时代。”白曙璋说。

  正是对历史的爱好,他越来越热爱这份职业。作为省考古所年轻的一代,考古从当初的 “手工作业”升级到了高科技。那时,忻州北九原岗墓地发掘工作刚开始,除了他们,太原市考古所壁画保护组就配合发掘工作加入了进来。

  每发掘数十厘米,壁画保护组就做好数十厘米的保护工作。“这次发掘是一边发掘一边保护,发掘进度虽然缓慢,但是发掘出的壁画均得到了有效保护。”白曙璋对《山西青年报》记者说。

  彩色打印出图后,经过专家组比较,对扫描效果非常满意,这比传统的壁画临摹效果好很多,时间短,易保存。这些技术上的提高,让考古工作变得更快捷,能保存更多的历史印迹。

  时间的推移,技术的转变,改革开放40年,新的考古人运用着新技术记录历史,而新时期的年轻人更喜欢这样的方式,他们在记录考古的同时,也在记录着自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