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共同守望”山西论坛在高平举行 探索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新路径


  10月27日,首届“共同守望”山西论坛在高平市举行,探索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的新路径。论坛主要内容包括“共同守望”山西论坛启动仪式、“文明守望工程”研讨会和“米烛之光”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修缮推介会三部分。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刘玉珠专门发来书面致辞。山西省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程书林,高平市委副书记、市长原健,高平市副市长李琳出席,全省11市文物部门负责人及来自各方的专家学者、文保基金负责人、文物认养人、志愿者等60余人参加。

  “文明守望工程”是我省率先在全国开展的一项旨在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的重要工作。2017年3月11日,《山西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文明守望工程”实施方案》出台,动员和鼓励社会力量通过捐资、集资、出资、认养、提供志愿者服务等多种形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形成“政府指导、社会参与、成果共享”的文物保护利用新机制。工程启动以来,得到社会、企业、个人的积极响应。截至目前,全省累计认领认养文物建筑295处,吸引社会资金近3亿元;指导设立文明守望专项基金4支。举办这次“共同守望”山西论坛及研讨会、推介会,旨在回顾总结“文明守望工程”实施4年多来的经验,听取专家意见建议,为深入实施“文明守望工程”,加快实现山西在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上率先蹚出新路的工作目标。

  程书林在论坛上表示,社会力量参与是破解山西文物保护瓶颈的有效途径之一。当前,文物保护事业正处于乘势而上、大有可为的机遇期,各级文物部门要准确适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加强与社会力量的沟通交流,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发挥好政府和社会“两只手”的合力,逐步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良好局面。

  论坛上,山西省文物局通报了“文明守望工程”有关情况,并对《山西省文物局社会力量参与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指南(试行)》进行了解读。来自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旅游研究院、山西省开元文物保护基金会、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基金会等机构和单位的专家学者进行研讨。三位山西文化爱好者进行了题为“我心目中的山西”的主题演讲,高平市基层文物工作者代表社会力量宣读了《“共同守望”——高平倡议书》。

  当天下午,在高平市米山镇米西村显圣观修缮现场,举行了“米烛之光”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修缮推介会。高平市古建筑密集,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2处古建筑。面对繁重的保护任务,高平市结合工作实际,积极创新,探索推出了“四维推动法”文物认养新模式,取得明显成效,显圣观修缮工程就是高平市实践“文明守望工程”的成功范例。始建于元代之前的显圣观,现存有山门、三清殿、吕祖阁,年久失修。2021年3月,经晋行记研学机构牵线搭桥,深沪两地10余名爱心企业家慷慨解囊捐资87.41万元,用于显圣观的修缮。

  推介会现场,山西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通报了“三晋文明守望专项基金”灾后修缮筹款情况。截至27日,该基金收到社会各界捐助的灾后文物古建修缮款6785笔,累计总额6828975.7元。山西省文物局就社会募集资金使用意向进行了说明。

  推介会上,相关专家还就“文明守望工程”如何更好传播和募集资金、改进修缮技术和法治化管理,进行了现场讲解。

  论坛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山西省文物局主办,高平市文物局、山西谦益和文化有限公司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