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化遗产熠熠生辉 —— 晋中市保护利用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综述

习近平总书记在平遥古城考察调研时指出,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统筹好旅游发展、特色经营、古城保护,筑牢文物安全底线,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底蕴深厚的晋中,文旅资源丰富,有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平遥古城,有中国民居建筑的典范晋商大院,有薪火相传、血脉赓续的红色旅游资源,有风景优美、历史悠久的大山大河。在传承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中,必须敬畏,慎之又慎,更需自信,才能让这些宝贵财富散发魅力,熠熠生辉!


让保护传承彰显文化自信

平遥古城向南35公里,是晋中唯一的县级市——介休市。夏至时节,漫步介休大街小巷,仿佛走进了琉璃艺术的宝库。古建上典雅璀璨的琉璃屋脊,在阳光下分外夺目,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

在介休,除了被誉为“琉璃艺术博物馆”的后土庙道教建筑群、中国十大魅力名镇张壁古堡、洪山窑址、祆神楼、洪山源神庙、绵山云峰寺石佛殿等11处国保单位,还有师屯北村广济寺、洪山关帝庙、东大街龙泉观、西刘屯镇河楼等几十处省、市、县级文保单位。

从介休城区向东南行10公里,就到了绵山北麓的张壁古堡。与平遥古城和乔家大院相比,这座古堡显得幽静安逸。但一旦踏入那条青石甬道,仿佛走进一座诡秘奇绝、神秘莫测的迷宫。地上明堡,鳞次栉比,有张壁人世世代代的美好生活,地下暗道,历史可追溯到隋唐,藏着古堡金戈铁马的铿锵历史。猛抬头,在永春巷口深处,照壁上刻有一“福”字,活灵活现,如鹤似龟,寓意深远。在晋中这片文化历史沃土,这般匠心独具的砖雕、石雕、木雕星罗棋布,不胜枚举,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求,也是传统文化的体现形式。

我市拥有5539处不可移动文物,其中69处国保单位,居全省第四。如何进行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一直是我市文物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晋中文旅的领头羊,平遥可谓首当其冲。

“做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部署的具体行动,也是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脉的历史担当。”市委书记吴俊清在平遥调研时强调,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做好文旅融合大文章,打造全域旅游目的地,把平遥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变成高质量发展优势。

这是平遥文旅的大文章,也是晋中文旅的一盘棋。通过开展各级别文物和红色资源摸排认定工作,全市67处文保单位进入全省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4处不可移动文物和1件可移动文物进入全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6个项目进入“十四五”国家红色旅游重大项目库,推出22条历史文化线路和红色旅游线路。

非遗传承“见人见物见生活”

晋中处于山西中部,是民族融合的重要区域,文化特征鲜明,历史遗存丰富。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除了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还留下了别具特色、精彩绝伦的传统文化,凝结了一代代手工艺人的智慧,成为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0年,文化部批准设立“国家级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包括晋中、太原、吕梁3个行政区,共19个县,其中晋中11个县(区、市)中,以榆次、太谷、祁县、平遥为核心地,展开以非遗为核心的整体性保护。

多年来,市文旅局采取多项措施,鼓励传承人带徒授艺,复排剧目,利用各种平台宣传非遗,组织各类非遗展示活动,实施非遗进校园行动,初步建成对非遗进行存档、保存、宣传、弘扬、传承、振兴的立体保护体系,“见人见物见生活”的工作理念深入人心,非遗保护传承能力建设成效明显,群众参与非遗保护的积极性日益高涨。

在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张壁古堡以琉璃为主题举办了系列活动。介休市琉璃协会成立揭牌仪式暨介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传承基地授牌仪式惹人注目;首届介休琉璃艺术发展研讨会对琉璃技术的提升、琉璃艺术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提供了有力的智力和创新支撑。

通过多年的努力,我市非遗保护成效明显。仅2021年,市文旅局维修(新建)村舞台6个,改建非遗展示馆1个,扶持晋中弦腔、凤台小戏、祁太秧歌等5个濒危剧种,演出500场。全市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1.255万场,免费送戏下乡1288场……

目前,我市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21项、省级101项、市级273项;有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9人、省级146人、市级307人;建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个。

自然与红色文化相得益彰

太行山上,清漳河畔,水清岸绿,河畅景美。近年来,老区左权以红色为底色,打造山水画卷,以“清凉夏都、红色左权”文旅品牌,推动乡村振兴。

被誉为“没有围墙的抗战博物馆”的左权,境内有麻田八路军总部、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129师司令部等抗战红色遗址150余处。另有44处名胜古迹、800余处自然景点、5处国家级文保单位……丰富的红色资源和小花戏、民歌等非遗文化,已成为左权发展文旅产业的制胜“法宝”。百里画廊的生态画卷,推动了文旅康项目融合发展。

红色振奋,绿色怡人。我市认真践行“两山”理论,聚焦绿色发展,良好的生态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地处东山的和顺、寿阳、榆社、昔阳等县,红色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集中。其自然资源禀赋与红色文化相得益彰,在文旅融合上发挥出巨大潜力。

近年来,我市在文化产业上,取得了长足发展。《又见平遥》文化产业园入选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平遥古城保持全国5A级景区100强榜单前十名次,榆次小西沟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山西天美杉杉奥特莱斯休闲街区入选全省首批旅游休闲街区,王家大院创建5A级景区工作进入省“十四五”文化旅游规划布局。去年,全市A级景区共接待游客893.5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1.94亿元,较前一年分别增长13.5%、27.6%。

信步走进街边的一个书屋,在墨香中小憩或借阅,优雅的环境、周到的服务,给人一种精神的享受。分布在晋中市城区的6个同心书屋和26个机关企业图书馆,正滋养着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更涵养着晋中的城市气质!

晋中之未来,将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