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翟志海说,历史镌刻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和精神脉络,蕴含着生生不息的思想力量和文化基因。加强青少年历史教育,让青少年深入了解五千年中华文明史,特别是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所进行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奋斗史,对引导青少年树立以唯物主义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正确的历史观,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认识和把握历史规律,增进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增强“四个自信”,努力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但目前青少年历史教育还存在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小学作为青少年的启蒙阶段,历史教育相对薄弱,没有开设专门的历史课程,学校教育未能形成各学段贯通的系统完整的历史教育体系。历史教学形式比较单一,课堂教学吸引力不够,重视课堂讲授、轻视实践体验的情况较普遍,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难以推动学生对历史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转化为历史自信、文化自信的精神动力。历史题材优秀作品不多。市场上的作品良莠不齐,一些歪曲历史的作品对青少年学生教育造成了不良影响。为此建议:
健全完善历史教育体系。一是做好国家层面顶层设计,贯通各学段历史教育,健全完善历史教育课程体系,在小学增设历史课程。如果条件尚不具备,可加大历史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比重,并逐步实现专设课程。二是将历史教育作为大中小学校“大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用生动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增强历史意识,强化历史思维。三是统筹加强历史教材编写和选用的规范性、科学性,注重历史基本知识和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四是制定具体措施,加强历史师资队伍建设,培育各层次历史教学大师、名师。
切实提高历史教育质量。一是强化历史教育工作合力,将青少年历史教育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传承中华血脉、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渠道和载体,努力营造政府、学校和全社会重视青少年历史教育的浓厚氛围。二是出台指导性文件,指导各级各类学校加强和改进历史教育,在人、财、物等方面加大投入,强化历史教育研究,提高历史教育质量。三是整合社会资源,加大历史教育资源开发利用,充分发挥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文化宫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社会文化机构作用,强化与学校的协调联动,定期开放或走进校园开展历史主题教育。鼓励各地深入挖掘地方史资源,加强地方志教育,增强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历史根脉的认同。四是探索推进历史教育数字化发展,建立数字历史教育资源,促进历史教育资源共享,增强历史教育教学互动性、体验感,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全面做好历史传承保护。一是国家层面设立专门的历史题材作品奖项,鼓励创作优秀历史题材作品,让青少年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历史知识。二是鼓励创作历史题材的舞台剧、音乐剧、电视剧、戏剧和电影等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兼具史实性、艺术性和趣味性的优秀文艺作品。三是开展“护苗行动”“净网工程”,严厉打击网络上的历史虚无、历史谬误传播和宣传。充分利用和发挥好信息时代条件下,互联网和新媒体作为青少年获取历史知识和文化信息、培育青少年正确历史观的新渠道、新载体、新阵地作用。四是积极推动历史教育立法或入法,比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等法律中加入相关条款,对恶意篡改、扭曲、诋毁历史人物和历史事实,或鼓吹、宣扬、传播历史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等论调的行为进行惩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