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陈红彦:建议将“古籍保护学”作为一级学科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副馆长陈红彦就带来了《关于将“古籍保护学”作为一级学科的提案》。

该提案中提到,十五年前,人才的困扰成为古籍保护工作推进的牵绊。当时初步调研结果显示,中国古籍藏量3000万册件以上,需要修复的古籍超过1000万册,图书馆系统专业修复技师不足100位。掌握古籍鉴定技能的专业人员更少,不超过两位数,且集中在古籍藏量较大的公藏机构和私人藏家及拍卖公司等处。

提案指出,经过十五年的努力,通过在职培训、师徒传承、高校教学设置相关课程等途径,目前修复师数量增长至1000人,修复的科学化、规范化的程度也得到了较大提升。鉴定人员需要大量接触原件、系统课程学习才能达到工作需要的水平,所以人数提升的速度缓慢,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

陈红彦认为,古籍保护是一门综合学科,也是交叉学科,不仅需要文史知识以便了解保护对象的历史背景,也需要物理化学知识对其制作书写材料的检测分析,同时还需要与古籍相关的一些知识。

在古籍工作上,涉及的专业过于冗多、过于零散,导致工作技能无法全过程贯通,造成资源浪费。而目前,古籍保护学所需的教学科研力量已基本具备,古籍保护学的研究和学术支撑逐步建立。因此,她建议,将古籍保护设立为一级学科,有效整合现阶段相关学科资源,打造高素质的教学队伍,培养古籍事业的适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