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父业倾情文博 守初心传承文化

  在吕梁,有两个民办博物馆,一个是吕梁古兵器博物馆,一个是山西吕梁山革命博物馆。令人惊讶的是,这两个博物馆的掌门人是一位“90后”女生。

 吕梁古兵器博物馆、山西吕梁山革命博物馆创始人高宇峰

吕梁古兵器博物馆、山西吕梁山革命博物馆董事长高花花

  27岁的高花花,是一位高挑、优雅的漂亮女生。初次见面,让人一时间难以联想到她是做文物保护的。可就是这样一位漂亮女生,在她25岁那年,就已经成为了吕梁古兵器博物馆的掌门人。如今,在父亲的支持下,高花花正稳步推进山西吕梁山革命博物馆的布展工作。

  女承父业,从大学生到博物馆掌门人

  创办博物馆,是高宇峰半辈子的心血和愿望。如今,在他的支持下,高花花成为这两个博物馆的掌门人,可以说是女承父业。

  高花花告诉记者,父亲高宇峰从小酷爱武术,专心研习过太极拳、形意拳,一直以来,心中都迷恋着仗剑走天涯的侠客生活,更向往着能像古代的侠士一般驰骋在金戈铁马的古战场上。30多年前,父亲把第一件古兵器带回家,由此开始了一发不可收拾的收藏之路。

  “父亲常说,收藏已成为他生活中的一部分。生活中的父亲是个非常节俭朴素的人,十多年不曾添置一件新衣服,脚上的袜子也是缝缝补补好多次。但为了一件古兵器,父亲可以不顾一切,倾其所有,一掷千金。”

  “2006年,父亲的双腿遭遇粉碎性骨折。这次意外的经历,改变了父亲的生活,也成就了父亲对中国古兵器的系统研究。”高花花说,“这样的研究唤起了父亲昔日的激情。父亲萌发了创办民办博物馆的念头。”

  回忆起当时听到父亲说要创办民办博物馆的情景,高花花说她惊诧地看着父亲,许久没有说话。因为,她知道,开办博物馆,就意味着父亲要把自己收藏了 30年的所有古兵器的所有权交给社会,不能再进行交易,同时还要负责保管、维护和修缮。这就相当于父亲把毕生的积蓄和心血都贡献出来。

  “在人人追逐名利的今天,父亲却愿意为了文物的保护、文化的传承而默默坚守、无私奉献,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怀和感念啊!”正因为自幼随父习武,受到父亲的熏陶,高花花告诉记者:“沉默了许久后,我对父亲说,作为他的孩子,我义不容辞。”

  于是,当时还没有大学毕业的高花花就参与到了博物馆的创办中。2014年5月,经山西省文物局批准,吕梁市首家民办博物馆——吕梁古兵器博物馆成立,高花花成为第一任董事长。

  同样是在父亲高宇峰的强力支持下,2016年年初,高花花开始了筹创“山西吕梁山革命博物馆”的工作。同年5月,山西省文物局、省民政厅批准成立。如今,“山西吕梁山革命博物馆”的文物已基本备齐,布展工作正稳步推进。

  翻山越岭,只为将这些精粹留存于世间

  为了建设博物馆,将这些精粹留存于世间,高花花和父亲花了不少心思和精力。

  走进吕梁古兵器博物馆,眼前全是琳琅满目的古兵器,5个展厅布满了从新石器时期到春秋汉唐,再到明清和抗战等各个时期的3000余件兵器。

  成为掌门人后,高花花北上京都,南下吴越,一方面学习鉴赏古兵器,另一方面学习博物馆管理的相关知识。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古兵器灿烂的历史文化,高花花带领自己的团队,一次又一次地前往吕梁市的各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以及行政事业单位、工矿企业,宣传古兵器文化。

  在吕梁古兵器博物馆中有一件藏品备受瞩目,被誉为该馆的镇馆之宝,那就是 “贺龙元帅使用过的战刀”。这把大刀,不仅见证了革命战争年代的腥风血雨,还传递着贺龙元帅与原铁道兵第 1指挥部司令员田仁明、1945年参军的吕梁籍革命前辈刘子芳之间的友谊和战友情。2015年,高花花带着这把“贺龙元帅使用过的大刀”登上了《天下寻宝》栏目,不仅展示吕梁光辉的革命历史,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也让更多的人记住了吕梁古兵器博物馆。

  如今,吕梁古兵器博物馆已成为吕梁市区20余家单位授牌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

  与当初创建古兵器博物馆一样,“山西吕梁山革命博物馆”是高花花面对的一个全新的领域。三部车,高花花和父亲一行10余人跑遍了吕梁的山沟沟。从第一份泛黄的《晋绥日报》开始,到毛泽东、叶剑英、杨尚昆、刘志丹、贺龙、习仲勋、李鼎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当年使用过的珍贵物品;从一颗普通的石制地雷,到挖掘整理出西北军工在吕梁的革命历史;从一件未征集到手的一位无名英雄的遗物,到晋绥民兵特等战斗英雄郭炳旺的子女向该馆捐赠革命文物,高花花她们在极短的时间内征集到了“能够真实反映吕梁革命历史”的珍贵文物1000余件,被省内外专家、学者誉为研究吕梁革命斗争史“活的教科书”。

  不忘初心,传承弘扬吕梁精神

  吕梁市革命老区是晋绥革命根据地驻地,无论是红军东征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吕梁人民都做出了巨大贡献。作为土生土长的吕梁人,高花花和她的父亲对家乡这片红色革命热土充满骄傲。

  “山西吕梁山革命博物馆”的馆址就在革命老区吕梁市临县林家坪镇南圪垛村,共由“革命前辈在临县展区”“贺昌、张叔平等吕梁革命先驱展区”“红军东征展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展区”“吕梁英雄展区”五个展区组成。

  目前,第一期“革命前辈在临县展区”的布展工作已经完成,并已对外开放。据了解,“革命前辈在临县展区”就布在齐心同志曾经居住过的院内,共由“中央前委路居临县”“中央工委途经临县”“中央后委在临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在临县”“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临县”“西北军工在临县”六个部分组成。这个展区以丰富的红色文化积淀为基础,珍贵的历史文物及重要的史料为载体,向人们全面翔实地展现了革命前辈在临县的工作及生活情况,以及革命前辈在临县的丰功伟绩。

  高花花告诉记者,“山西吕梁山革命博物馆” 是她和父亲今后的工作重心。

  “吕梁拥有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革命斗争史,是一座有待开发的文化宝藏,特别是吕梁的红色革命史,目前在挖掘、整理、研究、宣传等各个方面都与其应有的历史地位不相符,我们创办山西吕梁山革命博物馆,就是要通过我们的宣传和展示,将吕梁山这方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红色热土,打造成可与井冈翠竹争艳、与太行群峰并雄、与大别山相映、与宝塔山争锋的红色旅游圣地,谱写出新时代的‘吕梁英雄传’。”

  “我会像我的父亲一样,作一名红色吕梁的宣传员、捍卫者,穷尽自己毕生的力量,宣传吕梁的红色革命文化,弘扬吕梁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