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中国电影博物馆与著名科普机构PNSO再度携手,推出“中国恐龙:四川和重庆地区的恐龙——赵闯和杨杨科学艺术展”。本报记者 程功摄
今年春节假期,文博热持续升温。昨天,市文物局发布统计数据:1月28日至2月4日,北京地区博物馆累计接待观众239万人次。博物馆里过大年正在成为新年俗。
在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非遗年”,北京地区博物馆以“文物告诉你 何以中国节”为主题,联手推出4个系列、175项展览和文化活动。
各馆推出的新展览上,与生肖蛇相关的文物成为顶流。中国国家博物馆“四海一堂春——乙巳蛇年新春文化展”
上,彩绘十二生肖陶俑、妇好鸮尊等明星文物亮相,很多观众围着文物寻找“蛇”元素。观众郭女士带儿子到展厅里学知识,她说:“孩子来京旅行一个心愿就是参观国博,他拍了妇好鸮尊双翅上小蛇的照片,回家后和小伙伴分享。”
京津冀三地博物馆联动推出年味展览和活动,为观众带来一场文化盛宴。其中,首都博物馆联合天津博物馆、河北博物院,汇集三地精品文物,举办京津冀木版年画展、宫廷文物展、古代花鸟画精品文物展等。
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丰富的文化演出、互动体验等活动轮番登场。该馆共享大厅阶梯活动区,《运之大河》《节日笑坛》《说唱名著》等曲艺专场精彩纷呈,叫好又叫座。来自河北的观众马女士说:“既有历史底蕴,又有新春气息,这趟博物馆之行,一家人收获满满。”
春节假期,“京津冀博物馆有吉市”文创市集开摆,京津冀三地30余家博物馆超千款文创产品齐聚一堂。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地区博物馆文创销售量近10万件(套),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的“天宫藻井”冰箱贴、国博的“凤冠冰箱贴徽章”、故宫博物院的“故宫特色匾额冰箱贴”等文创再度登上热销榜。
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灵蛇献瑞——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中国园林博物馆“‘水陆同行这亿年’生肖展”、恭王府博物馆“岁朝迎祥 美意延年——恭王府博物馆藏传统木版年画展”等展览,北京民俗博物馆“第二十四届北京民俗文化节”、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相约太学恭迎新春”等系列活动,也都为京城春节增添了新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