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将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传承,让文物“活”起来

8月3日,记者从宁夏文化和旅游厅召开的文物宣传工作新闻通气会上获悉,近年来,宁夏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全力推进文物保护利用改革,深入挖掘文物资源蕴涵的历史文化和时代价值,加快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和黄河文化传承彰显区建设,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传承,提升博物馆服务管理和非遗保护传承水平,推动文物资源“活”起来。

据悉,宁夏现存各类不可移动文物3818处(其中各级文物保护单位513处,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7处,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135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41处)。目前,宁夏已建成国有(文化文物)、行业(工业、农业、交通、通信、科技、地质、生态)、非国有博物馆(民营)75家。其中,国家一级博物馆2家(宁夏博物馆、固原博物馆),二级博物馆4家(西北农耕博物馆、宁夏地质博物馆、西夏陵博物馆、银川世界岩画馆),三级博物馆5家(盐池县博物馆、石嘴山市博物馆、吴忠市博物馆、隆德县博物馆、贺兰山自然博物馆),形成了以国有博物馆为主导、行业博物馆为特色、民营博物馆为补充,门类齐全、风格多样、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博物馆体系,全区文物系统馆藏文物27万余件。

近年来,宁夏坚持抢救性和预防性保护相结合,有序实施文物保护工程,“十三五”期间投入资金8亿多元,组织实施重点文物保护项目100余项,完成近2000件珍贵文物数字化采集、归类和建档工作,组织实施了12个博物馆预防性保护项目和可移动文物修复项目,文物保护现状及保存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保护水平明显提升。大遗址保护利用成效显著,西夏陵进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行列。32个建设项目纳入“十四五”时期文化保护利用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库,目前已实施了19个项目,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3.72亿元,项目的实施为长城、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和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宁夏依托长城、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宁夏段)项目建设,配套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推进文物资源合理利用,充分发挥文化遗产资源在推动乡村振兴、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支撑作用。依托革命文物和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考古现场等文博资源,推出“博物馆之夜”“考古开放日”“红色线路游”“文物研学游”等文物旅游融合项目和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红旗漫卷六盘山”线路成功入选国家“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固原博物馆“重走长征路 重温革命史”红色主题研学游、西夏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研学体验项目和贺兰山岩画景区“文旅+科普”产业融合的探索3个项目成功入选“2021全国文化遗产旅游百强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