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社福祥古寺 元代壁画谜团待解

晋中市榆社县位于浊漳河畔、太行山西麓,四周群山环绕,浊漳河穿境而过,山水相间,风景秀丽。深埋于地下 的古生物化石,让世界闻名的“化石之乡”榆社的历史变得愈加远古厚重。其中,珍藏于榆社县化石博物馆的榆社剑齿象、剑齿虎等是该县独有、闻名全球的珍品。表露于地上的寺庙、石刻造像、壁画等古遗址遍布全境,展现的是榆社的古老文明。其中,依村而建的福祥寺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寺中的元代壁画留下耐人寻味的谜团。本期《山西青年报》带大家走进“化石之乡”,到云竹湖畔赏美景,到福祥寺寻元代壁画,到博物馆开启奇妙之旅。

福祥古寺距今千年

在晋中市榆社县的云竹湖畔、“太行水乡”岩良村旁,有一座福祥古寺。据碑文记载,该寺始建于大晋开运三年,也就是五代十国时期后晋开运三年 (公元946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该寺于金代重修,之后历代皆有修葺,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福祥寺依村而建,因此,岩良村和福祥寺之间还有一段生动有趣的传说。后晋时期,有位老和尚云游至此,见此地上空祥云缭绕,金光映照,便决定在此处建寺立庙。庙宇即将建成时,村民发现正殿中间缺少一根大梁。正在大家一筹莫展时,一天,风雨交加,山洪泛滥。雨后,当人们到河边查看庄稼时,突然发现岸边浮着一根大梁。村民将大梁打捞上来,木匠辨认是杨桃木,正好可以做寺庙的大梁。

杨桃为灌木类,能长成如此粗壮,实在称奇。因杨桃木太重,木匠没有好的办法上梁。忽然有一天,一位道骨仙风的老者来到寺中,木匠便向对方求教上梁的方法。经过老者的点化,把大梁雍土后滚拖上正位。村民认为这是天赐福祥,因此寺庙建成后取名 “福祥寺”,村名就叫 “淹梁”。后因“淹梁”与“岩良”同音,演变为“岩良”。

福祥寺一面背山三面环水,寺周绿树掩映,碧波流光,放眼望去,云竹湖尽收眼底,胜似南国园林之景,颇具意境。

元代壁画难得珍品

进入福祥寺的山门,一座四合院结构的古建筑群呈现于眼前。寺院主要建筑有正殿、龙王殿、阎王殿等,南殿两边有钟鼓楼,山门外有乐台,乐台东南处有一座和尚塔。

现存的正殿为佛殿,是单檐悬山式建筑,斗拱较宋代略小,但朵数增多,出檐深巨,体现了艺术与实用相结合的设计理念,是典型的金代建筑风格。

正殿内保存的元代壁画,依旧能清晰看到线条流畅、画彩和谐、构思生动,是难得的佛教彩绘壁画文物珍品。据说,1954年,榆社县粮食局在福祥寺设粮库,曾用石灰粉刷墙壁,导致正殿东、西山墙的元代壁画被覆盖。随着时间的流逝,石灰脱落,部分壁画才得以显露,但关于壁画的内容却给后人留下了谜团。

如若仔细端详,隐约能从现存的壁画中看出,每幅壁画均用方格子隔开,像是连环画,可以看到画面中建筑上的斗拱结构是一斗三升,还能看到“母亲哺乳”“樵夫遇见佛”等画面,内容大概演绎了佛家、世俗教化故事。

除了壁画留有谜团外,还有不知被何人在何时埋在土里的石刻佛像。2001年,村民维修寺庙时,在正殿地下发掘出75件石刻佛像,其中2米完好的立佛3件,1米石佛16尊,完好的立佛5尊、坐佛1尊,还有无头佛10尊、石像40尊。这些造像衣纹流畅,表情生动、造型精美。有1尊身着闹装的菩萨,头戴火纹花冠,颈饰项圈,身披璎珞、串珠连缀成的环型饰品,显得十分富丽端庄。据文物专家认定,此次出土的石刻造像属于隋唐时期的造像。

云竹湖度假好去处

“莫道太行无佳境,当知榆社有水乡”。离福祥寺不远的云竹湖,是华北地区少有的高山湖泊,湖面广阔多姿,边缘蜿蜒曲折,湖水四面延伸,形状酷似一只翩翩起舞的凤凰,有“凤栖云竹湖”之美誉。

榆社云竹土林,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好、最典型的第四纪黄土地貌,地面沟壑纵横,黄土塬、梁、峁、沟谷和黄土柱、黄土墙、黄土蘑菇等地貌犬牙交错,可谓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

长期的地质升降沉积、频繁的地壳变化运动,在这里形成了各类山石奇景。其中,以雾云山七彩石和北马会地质剖面最具代表性,再现了远古时期地表的变化状况,堪称“三晋一绝”。

云竹湖良好的山水自然环境,成了都市人心中的诗和远方。近年来,云竹湖景区开发了假日酒店、帐篷营地、森林剧场、水上运营中心等文旅设施,相继举办了山西榆社云竹湖休闲旅游垂钓节、环湖自行车大赛等文体活动,使“山西好风光最美云竹湖”品牌效应得到大幅提升,2016年,被评为“省级旅游度假区”。

“化石之乡”闻名全球

榆社的资源丰富,县域内埋藏有大量的古生物化石,被誉为世界闻名的“化石之乡”。榆社县化石博物馆是国家二级博物馆,是全国唯一一所县级二级化石专题博物馆,是集陈列展览、文物收藏、文物保护、科学研究、宣传教育为一体的博物馆,现为山西省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基地、山西省国防教育基地、山西省社会科学普及宣传基地。

该馆有各类文物2500余件、化石1000余件。其中,榆社剑齿象、大唇犀、三趾马、剑齿虎等都是该县独有、闻名全球的珍品。与化石相媲美的,还有至今国内唯一的吴季子剑及享誉世界的石佛、石刻、青铜器、瓷器等。

上世纪50年代,国家非常重视榆社化石的发掘和保护工作,我国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丘占祥博士曾多次到榆社考察,著名考古学家贾兰坡、郭沫若更是榆社的常客。榆社的9个乡镇中有7个乡镇被发现埋有化石,12个地点被列入重点发掘区,这在中国考古界是绝无仅有的。

用魅力文化诠释旅游,以特色旅游传播文化。榆社县积极落实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拉动旅游业快速发展,奋力实现“一景引领、山水相连、产业相生、文旅相融”全域旅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