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右清风---山西清代名家书画展

  展览时间:2009年5月18日――2009年5月31日

  展览地点:山西博物院四层翰墨丹青展厅

  前言

  三晋大地,钟灵毓秀,文明灿烂。山右书画,代有巨擘:先有卫夫人徒授王羲之,继而王维、米芾光耀唐、宋,名垂墨林,流绪千古。

  明清鼎革以来,山西书画别开生面,称大家者有三:太原傅青主,痛恨家国亡于异族,拒绝归顺;满腔孤愤寄予狂草,添一书法青峰,开一书风领域。寿阳祁藻,勤政爱民,禁毒先锋,与林则徐书画写志,肝胆相照,传为佳话;更兼三代帝师,书法深厚遒健,自成一格。太谷赵铁山,精通金石文字,书法上溯汉魏六朝,康有为评“大江以北,无出其右”;日寇据太谷时,断拒出任维持会长,诈死隐居8年之久,银钩铁划之间,民族气节铮铮然。三家周围,景行影从,蔚成风气;三家之外,亦繁星璀璨,风姿多彩。

  第一单元:

  我来添尔一峰青――明末至康乾

  清骑入关,天下易主。重关之内的山西,形成了以遗民领袖傅山为中心的文化艺术群落。这其中,既有与傅山声气相通的前朝遗民戴廷和梁檀,也有身居庙堂的陈廷敬和毕振姬,还有布衣终老的名士吴雯,以及傅家一门俊彦傅眉、傅仁和傅莲苏。这些艺术家或仕或隐,均为士林所瞻望。他们的作品,也如同人品一样,耿介高标,风骨独具。及至康雍治世,于成龙、刘璋、贾铉、王含光、于灏等人作品,织成一片风景。

  代表艺术家及作品:

  一.傅山

  (1607年―1684年) 字青竹、青主、侨黄等,别号甚多,又号朱衣道人,尤为著名。山西阳曲人。清初著名学者、思想家、医学家、文学家、书画家。傅山的书法在17世纪的中国书坛独树一帜,他于真、草、篆、隶无不擅长,并超时代地开创了清代碑学之先河。他喜以篆、籀笔法作书,重骨力,书出颜真卿,并总结出“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于直率毋安排”的经验。他的画作也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所画山水、梅、兰、竹等均极精妙,被列入“逸品”。他的字、画均渗透出超逸的品格和崇高的气节,流溢着爱国主义的气息。所著颇多,可惜大都散佚,流传者主要有《霜红龛集》、《两汉书姓名韵》、《傅青主女科》等。

  二.吴雯

  (1644年―1704年) 字天章,号莲洋、又号玉溪生,山西永济人。康熙十八年,(1679)召试“博学鸿儒”科,报罢,遂遍游天下,布衣终老,他一生结交文人雅士,时人甚至以能与吴雯结识为荣幸。他是清初著名诗人,诗才高妙,在当时被文坛领袖王士誉为“仙才”,所着有《莲洋集》。吴雯亦工于书法,很得王献之神髓,他的书法,骨力独具,傲岸不屈,既有文人的飘逸,又有落拓江湖的洒脱,在清代就常被人奉为法书。

  三.于灏

  生卒年不详,约生活在清代康熙至乾隆时期。字云谷,山西永宁州(今离石)人。贡生,曾任职刑部。于灏工于诗文、书法创作,所书诗句每自己出而不习用前人,书法精擅行草,洒脱不羁,得其时代之先声,颇有时名。

  第二单元:

  学者诗宗并书家――乾嘉至同光

  “康乾盛世”的虚华将尽,满清王朝的积弊渐露。西方列强的炮船轰开了古老帝国的大门,中华文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败再败,割地赔款。传统士人在痛苦中思考,在绝望中探索,终于开始睁开眼睛看世界。以祁藻、张穆和徐继为代表的山西文化人,身兼朝廷重臣和著名学者等多重身份,以身许国,忠君爱民,励精图治,针砭沉疴。挥毫泼墨之间,赤子之心仿佛在拳拳脉动。此阶段还有杨二酉、温忠翰、张道渥、宋葆淳、岳皋和赵鹤等山右名流,以各自的艺术造诣,蜚声艺林。

  一.祁藻

  (1793年―1866年) 字叔颖,一字淳甫,后因避讳改实甫,号春圃、息翁,山西寿阳人。祁藻是祁韵士的第五子。他二十二岁中进士,后官至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是清代晋人在朝中居官最高最久者,曾为道光、咸丰、同治皇帝授课,人称“三代帝师”,为史上所罕有。他一生政声显赫,尤以道光二十年(1840)奉旨赴福建视察海防建设及禁烟,上书道光帝要求查禁烟贩,惩治汉奸最为著名。祁藻主持清代道咸诗坛、书坛长达几十年,为士林所瞻望,他为学主张通训诂,明义理,调和汉、宋学术之争;为诗主张宗宋,开后代同光宋诗派诗人之先河;尤其他的书法,更是清代书坛承上启下的一代宗师,他的书法由小篆入真、行,出颜、柳,参以山谷,深厚遒劲,自成一格,论者谓达到“大书深刻”之绝诣,有“为一时最,人共宝之”的赞誉。以其在清代山西书法史上的影响和地位而论,堪称傅山以后第一人。

  二.张穆

  (1805年―1849年) 初名瀛暹,字石舟,亦字石州。山西平定人。清代著名的爱国思想家、地理学家、诗人和书法家。他一生致力于西北边疆地理和蒙古史的研究。写下了《蒙古游牧记》、《俄罗斯补辑》、《魏延昌地形志》等著作,是祁韵士之后山西西北史地学界又一领军人物。张穆与祁藻友情颇深,但他的书法在祁藻之外,又自成风格,他的书法端秀劲逸,从容自由,笔笔皆具神采,每字俱端正工稳,间施以篆法,又见章、隶,笔下如有峰峦叠嶂之势,功力深厚,别具天然之趣。

 三.杨二酉

  (1705年―1780年) 字学山,号又村,别号西园、一梅居士,晚年号悔翁,太原晋祠人。乾隆年间著名官吏、书法家,曾任翰林院编修等文职。乾隆四年(1739)以御史身份巡视台湾并兼理学政,任内选诸生建海东书院,后返回山西。在乡间研究与保护晋祠,颇有成果,可谓晋祠历史上一大功臣。著有《柳南诗钞》。杨二酉是清代山西又一书法大家,他的书法作品意境高迈,天趣流动,以颜真卿笔法为基调,参以二王笔意,深沉中极备灵动之致,凝炼雄浑,意态雍容,具见其非凡的功力。

  第三单元:

  大江以北无比肩――光宣至民初

  戊戌变法失败,六君子喋血菜市口,改良之路断绝,革命成为必然,国家的命运势如脱缰之马。以商业金融驰名海内的晋商,坚信自强方是振兴之道,纷纷开办实业以救国兴晋。这些名商巨贾之中,文人传统薪火相承,书画艺术大家辈出。榆次常氏昆仲、太谷赵昌燮皆享誉当时。与吴昌硕并称为“南吴北赵”的“华北第一枝笔”赵铁山,吐纳经史百家,书写苍凉豪情,铁骨铮铮,气节如山,领袖山西墨林,无愧于汾水太行。

  一.杨笃

  (1834年―1894年) 字巩同,一字雅利,别署琴如,号秋湄,别号北屈,或署虬麋道人、吕香真逸等。山西省乡宁县人。杨笃为近代极为有名的方志界名家。他一生之中主撰了《山西通志》(光绪)、《蔚州志》、《代州志》等共计13部262卷,创造了我国历史上个人修志种数最多的记录。杨笃也是当时极负盛名的诗人、杂家兼书法家,由于他学问渊博,贯通经史,所以尤擅金石书法,好为篆字,古朴大雅,为人所推重。

  二.赵昌燮

  (1877年―1945年) 字铁山、惕山、铁栅,号汉痴。晚年号柴翁、心隐庵主人等,山西太谷人。赵昌燮在经史、书画、文学方面均有极深造诣。在他19时,书法已著称乡里。宣统元年(1909),中国近代史上最后一次科举取士,赵昌燮得选拔贡。辛亥后,他深居简出,精研书画,临习诸家,兼教子侄辈课读。他于书法造诣极深。初致力碑学,晚年又深研帖学。书法由唐上溯汉魏六朝,凡名家碑版,无不求索临池。篆、隶、真、行,四体皆精,书路之宽,为一般书家所不及。民国十五年(1926),他的书法在上海展出,被誉为“大江以北,无出其右” ,人称“华北第一枝笔”,有“南吴(吴昌硕)北赵”之誉。他于绘画亦有造诣。虽不多作,偶尔写意,均称佳品。所作诗文清慎文雅。著有《斋诗文集》、《读书杂钞》等。赵昌燮与榆次常赞春、旭春兄弟,书风复古,直追秦汉,创造了民国山西书法史的又一高峰。

  三.常赞春

  (1872年―1941年)字子襄,号髯翁、柞、迂生等,山西榆次人,著名的晋商常氏后人。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考中举人,毕业于京师大学堂文科,后受聘于山西大学,任文科教授,曾任“第二届众议院议员”,后一直在山西大学、国民师范、进山中学等各校执教,民国十二年(1923),任榆次县教育会长。常赞春毕生笃学经史、文学,考据金石书画颇精。书法篆刻,自立高标。书法尤精篆隶,又能自成风格。篆法规范,方整端稳,圆润雅洁,高古不凡,是清末民初三晋卓有成就的书法、篆刻大家。

  结语

  对文化传统的尊重和传承,构成一个民族的整体记忆。中国书画艺术历经风霜洗礼,今天更见绚烂华彩,充溢其中的那种深深的人文关怀,打动着越来越多的现代人心扉。

  山西近代书画,以极具地域风格的笔触,涂染了中华文明画卷的特别色块。那种坚忍不拔的格调风骨,好似巍巍太行,挺然屹立;那种锲而不舍的追求探索,犹如滔滔黄河,永远奔流!

  今天的我们,应该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