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莘学子守家园 文明成果人人享

  在山西的文博圈,有一个“山西文博志愿者之家”,是山西省乃至全国文博行业第一个为志愿者提供综合公益服务的平台。从2012年成立至今,“山西文博志愿者之家”这个平台上的志愿者已有近 4000人。创始人李强告诉记者:“‘山西文博志愿者之家’ 的理念是‘爱护文物 守望历史家园,人人参与 共享文明成果’,它以‘山西文博+团队’为基本模式,面向广大文博志愿者提供公益服务。”

  而在“山西文博志愿者之家”,有一个大学生文博志愿者团队——中北大学团队。他们是一群朝气蓬勃的大学生,只因心中有着难以忘怀的人文情节,为了传承千年文明,素不相识的他们走到了一起,共同行走在这场没有尽头的“守望文明保护文物”旅途中。今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与千年文明的故事。

志愿者团队应运而生

  成立中北大学文博志愿者团队最初的倡议人是中北大学的杨风暴教授。多年来,杨教授率先垂范,一直积极关注文物保护和文博事业。2013年前后曾多次去晋祠,就晋祠古照壁的修复提出创新设想,并多次实地进行考察、论证。

  山西省文物专家黄继忠教授、李非研究员等人,先后在中北大学开展《文物的科学保护》《抗日战争在历史文化名城中的地位和作用等讲座。他们将文博理念带入了中北大学的校园内,种下了一颗“爱护文物守望历史家园,人人参与 共享文明成果”的种子。

  2014年5月18日,阳光明媚、风和日丽。一群大学生来到了窦大夫祠,参加“山西文博志愿者之家5.18文保志愿活动”。他们认真聆听,举起手中的相机,拿起手中的画笔,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记录着古老建筑的悠久历史。这一刻,他们心中的那粒种子悄悄地发芽,他们渴望融入“山西文博志愿之家”这个大家庭。

  经过漫长的、精心的准备,2015年5月23日,“山西文博志愿之家——中北大学团队”成立。这是我省高校首个大学生文博志愿者团队。

  也就在这一天,信息与工程学院的贺博、贾润强、杨帆,人文学院的陆敏等一批热爱历史、拥有人文情节的学子走到了一起。

  2016年年初,作为“山西文博志愿者之家”的两个团队,太原崛围山团队和中北大学团队认真协商,决心联姻,组成团队中的团队——太原崛围山、中北大学文博志愿者团队。

躬行实践守望家园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自两个团队牵手以后,志愿者的实践活动精彩纷呈,同时,通过多次的实践活动,他们的眼界由窄变宽,自身认识由浅入深,对志愿者的深层含义、自己做的这份工作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学校积极组织开展社会时间活动的出发点等方面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团队刚组建完成后,我们就进入了紧张的培训环节。”贺博告诉记者,“两个月的培训期,除了上课、参加培训,我都会在图书管理查找、整理与窦大夫祠相关的资料。我希望可以写出适合大学生讲述的讲解词。”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贺博整理加工过的讲解词,通俗易懂,朗朗上口,颇受志愿者们的喜爱。

  2016年,清明小长假,志愿者们牛刀小试,成绩不凡。

  之后,志愿者团队迎来了“五一”黄金周,他们总结经验,进一步具体细化分工,制定岗位值班表,文博志愿者的精神风貌焕然一新,同时正式上岗。如今,每逢周六日及节假日,当您走进窦大夫祠的时候,就会看到一群大学生志愿者在为游客进行义务讲解和志愿服务。

  2016年6月5日,中北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实践基地挂牌成立。在今年的“文明守望工程”启动仪式上,中北大学和太原市崛围山文管所正式签订了“中北大学、太原市崛围山文管所合作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协议”。

  2016年7月3日—8月28日,中北大学“文博实践队”成立,开始了以“投身助力中北梦,携手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短短9天时间,却让每一名同学受益终生。陆敏是陕西人,“参加文博志愿者团队的最初想法,是想了解晋陕文化的不同之处。”她说,“走过千万座的山,才知道每一座山的传奇。参加‘文博实践队’后,我深入了解了西山文化带的每一个故事,发现自己已经爱上西山,爱上西山赋予的文化内涵。”

  通过短短的9天调研,陆敏和她的志愿者同学们完成了“西山文化带时间脉络图”和《旅游文化背景下的太原西山文化带调查报告》。这份调查报告获得了中北大学“刘鼎杯”特等奖,现在正在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从成立之初至今,这个大学生志愿者团队躬行文保,“走出去,引进来”。对于未来,贾润强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杨帆则说:“文博人的文博路没有尽头。”

从“文博”到“文博+”

  “为加强在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同时,为帮助新生更好地了解学校,2016年起,中北大学学生处将新生参观中北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窦大夫祠)纳入新生入学教育体系。”太原崛围山、中北大学文博志愿者团队的负责人夏惠英告诉记者。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的大二学生罗志伟的主要工作是负责“新生参观中北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实践基地”一事,“从去年9月至今,我们一共接待了88个班级。每一位文博志愿者都付出了自己的努力,让这次活动做得更加圆满。”

  除了在窦大夫祠的服务外,中北大学文博志愿者团队在校园内也在积极发展。

  为了参加“长治平顺县生态博物馆文博志愿暨希望小学助学活动”,中北大学文博志愿者团队在校内举办了“人间有爱,春暖花开”爱心募捐活动。“我们通过微信平台宣传,号召同学们来捐款。募捐活动当天的现场气氛很活跃,仅有两天时间,募集捐款2000余元。”负责宣传的臧云说道。“去年11月,我们举办了文博论坛,12月,协办了‘中北大学预防艾滋的网上知识竞答’,我们还申请到了‘美国斯坦福大学亚裔肝脏中心莘莘基金’。”杨森说,“我们以文博志愿者团队的名义参与到公益事业中,不仅会让更多人知晓文博志愿者团队,也体现了我们团队的公益精神。”

  中北大学文博志愿者团队的成功,得益于像“山西文博志愿者之家”创始人李强、太原崛围山文物保管所副所长夏惠英、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学生科科长杜瑞平老师等一批文博志愿者的指导,得益于“山西文博志愿者之家”这一服务平台,得益于中北大学、山西省文物局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对于中北大学文博志愿者团队的未来之路,“山西文博志愿者之家”创始人李强说:“志愿者服务具有个人化和个性化特征,参与志愿工作既是‘助人’,亦是‘自助’,既是‘乐人’,同时也‘乐己’。作为一名志愿者,参加志愿工作必须是在自己的精力和能力范围之内,更强调的是‘我们能做什么’,而不是‘我们要做什么’。”

  太原崛围山文物保管所副所长夏惠英老师表示:“不要把志愿者的工作变得局限狭隘,每个景点,每个遗址,每件文物,都是历史的见证,我们都要尽力保护它,服务它。”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学生科科长杜瑞平老师说:“文博志愿者不只是单纯地做讲解做服务,它可以在每个人自己的思维领域里衍生出不同的东西,从而使‘文博’变成‘文博+’,拥有自己的独特性。志愿不是约束,坚持志愿内化成习惯,成为自己身心的一部分,才是真正的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