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魏村古庙会 创新传承展新姿

  在帝尧故里的西北方向、美丽的汾河岸边,有一座2500年历史的千年古镇——魏村镇,镇上有一座名闻八方的牛王庙,庙院里有一座保存完好的元代大戏台。牛王古庙会从元朝至今,历经七百余年兴盛不衰。本期,记者带您走进一年一度的牛王庙会。

  牛王庙,农耕文明的精神图腾和象征

魏村镇牛王庙

  5月5日,恰逢“魏村二○一七丁酉年牛王庙会”。一进入牛王庙,台阶上,香客们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庙前香烟缭绕,善男信女们捧香排队等候,祭祀烧香祈福的场面甚是壮观。

  传说农历四月初十是牛王的生日,为了纪念这个日子,魏村每年都要举办七天庙会。四月初十当天,全村老百姓还会在牛王庙内进行代代沿袭的古老祭祀习俗,庆祝牛王诞辰。

  魏村,因春秋战国时期晋文公大将魏雠封地于此而得名,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牛王庙就位于魏村村中偏西,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元世祖时代(1283年),庙内正殿又称三王殿、广禅侯殿,殿内砖砌神台上供有三王像三尊,分别为牛王、马王和药王,又称“三王济世”,该庙原称三王庙,又名广禅侯庙,是典型的元代建筑风格,大殿上的“广禅侯庙”门匾,为清代康熙五十九年题匾。根据1898年重刻元碑《牛王庙元时碑记》:宋真宗到山西荣河县祭祀汾阴后土,夜宿孤山店,众马病,祷于当地小神通圣郎君,马立愈,遂封之“广禅侯”。

  关于牛王庙的由来,当地有这样一种说法:宋金时期,金国南侵,当时秋播在即,平阳地界却有大量牲畜染病。阵前军情告急,田野庄稼无法耕种,官员只得报知朝廷。当时在位的宋真宗降旨,命蔡、张两位大臣及一位神医前往平阳救急。虽然找到了医疗办法,无奈地域广大,无法全部医治,于是三人计议,将大量草药倒入汾河上游,河水经过浸泡自然成了药剂,后命沿河居民将牲畜战马赶到河边饮水,三日后,果然牲畜痊愈。当地百姓无不感激三人,遂建庙祭祀,三位大臣分别被供奉为牛王、马王、药王,因此,牛王庙也被人称为“三王庙”。

  如今,在晋南许多乡村,逢年过节时都还保留着祭拜“牛王”“马王”的风俗习惯,比如,大年初一放鞭放炮,接神迎福,敬拜完“天地神”“土地神”之后,就挨着敬拜“牛王爷”“马王爷”,家里养牛的要拜“牛王爷”,家里养骡马的要拜“马王爷”,祈求槽头兴旺,四季平安。如果说,“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那么“牛王”“马王”就是华夏民族农耕文明的精神图腾。

  元代戏台,戏曲文化的历史名片和标本

元代戏台

  牛王庙内还有一处最热闹的地方——元代大戏台。

  在牛王庙上完香后,村民一般就会分成三部分:一部分进入街道“逢会赶大集”;一部分顺着步行街到魏村舞台看文艺表演:第三部分就是正宗纯粹的戏迷了,大家在庙院或站或坐,聚拢在大戏台前听得津津有味,戏台上是古装蒲剧和现代眉户轮流上演。连续七天,婉转的唱腔回荡在这座千年古镇的上空。

  山西戏曲历史悠久,共有54种地方戏曲,种类居全国之首,被称为“中国戏曲的摇篮”。临汾作为“戏曲之乡”,曾经是元杂剧的发源地和繁盛之地。戏台是戏剧的表演舞台。在许多地方,庙宇与戏台几乎是一个结合体,有庙就有戏台。

  牛王庙戏台是国内现存8座元代戏台中最早的一座木结构戏剧舞台,也是研究元代戏曲历史的重要实物见证,该戏台1965年被列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戏台亦称舞楼,建于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台基高1米,台身面阔 7.45米,进深7.55米,建筑结构为“井”字形框架,顶部有单檐歇山顶或十字歇山顶两种形式,前檐和左右山墙前部敞开,三面通透,观众可以三面观看。要比通常正面观看的戏台年代要早。属于木构亭式舞台,平面呈正方形,正面当台口,无前后场之分,保留了宋金乐亭旧制。每一面施设两朵补间斗拱。正面方形石柱上为“莲生贵子”雕刻图案,石柱抹角处刻有“蒙大元国至元二十季岁次癸未季春竖石”题记,价值无可估量,可谓“一柱值千金”!据悉,康熙三十四年四月初,平阳府发生八级大地震,牛王庙戏台却屹立不倒。

  古庙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延续

魏村舞台

  农历四月初十,这是牛王庙庙会的正日,也是尧都区魏村镇魏村最热闹的一天。

  上午,第三十九届牛王庙会在粗犷豪放的魏村锣鼓声中拉开了序幕,两支威风锣鼓队伍从街道到牛王庙再到魏村舞台,浩浩荡荡,盛况空前。魏村舞台前边,魏村威风锣鼓队的《擂响明天》与西芦威风锣鼓队的《友谊鼓韵》,气壮山河,雄浑磅礴;少儿舞蹈《棒、棒、棒》《西域风情》和《箱子里的梦》活泼天真,轻盈欢快,赢得了阵阵喝彩;金鼓乐《露利风采》和少儿花鼓《明天的希望》节奏明快,舞姿优美;成人舞蹈《中国美》《大美临汾》《鼓动天地》和《一壶老酒》意气风发,豪情万丈,洋溢着农民对小康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据魏村牛王庙碑文记载:牛王庙至元代初年规模宏大、香火旺盛、庙会繁荣,发展到了鼎盛时期,远近闻名。宋元时,牛王庙由四社八村共建共管。两村为一社,一社执事一年,四年一轮回,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安定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民君臣的崇敬。700年来,牛王庙庙会兴盛不衰。每逢庙会,北至洪洞县,西至蒲县,南至襄汾的客商们,都会云集这里,会上各种生产资料应有尽有,生活用品一应俱全。过去,连陕西的牲口贩子,也会赶着骡马前来交易。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当地政府部门的正确引导下,魏村镇专门成立了牛王庙庙会筹委会,致力于文物、文化的保护传承,高扬时代主旋律,弘扬尧舜贤德正能量,庙会越办越红火,已成为晋南名会,且被列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牛王庙传统庙会为期7天。期间,元代戏台上传统戏曲好戏连台,让群众大饱眼福;传统而古老的祭祀仪式,神秘而隆重;临汾作为“锣鼓之乡”,魏村的威风锣鼓闻名十里八乡,几乎是“村村有锣鼓、家家有人敲、年年有表演”;极具地方文化特色的花鼓、腰鼓表演,以及群众自发组织、自编自演、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节目。

  牛王庙古庙会还带动了当地第三产业的兴盛,河西蒸饭、羊汤饼子、凉粉涝糟、煎饼元宵、飞刀削面、莜麦栲栳栳等名优小吃,引来无数食客前来品尝,购物者络绎不绝。

  可以说,魏村古庙会是祭祀文化、农耕文化、戏曲文化、锣鼓文化和乡土民俗文化的共同融合、共同发展的盛会,更是千年民间遗产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古镇游,地方转型发展的创新和典范

  保护传承文物、文化遗产,让古老的民俗以活态的生动形式活跃在舞台、流传在民间,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如今,魏村镇在传承发展的基础上,拉动相关产业发展,为旅游产业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牛王庙古戏台听戏乐增福寿,玄帝楼天寿山观景奔小康”,魏村镇党委党委书记席新红表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魏村镇第三十九届牛王庙会,是全镇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喜事,是全镇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件大好事,也是“建设五个尧都,实现五好目标”的一次成果展示。魏村镇文化底蕴深厚,拥有元代戏台、牛王庙、观音阁、玄帝楼、舍利塔、关帝庙、天寿山等多处国家、省、市级文物古迹。举办牛王庙会,不仅是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刚性需要,更是促进全镇旅游产业发展的迫切要求,是提升社会知名度的有效形式。

  撸起袖子加油干,誓叫古镇焕新天。2017年,魏村镇将围绕“建设五个尧都,打造旅游古镇”的战略目标,全力实施“三园三路”“一书一亭”八项工程,推出了“梁家庄牡丹园”“羊舍村忠义广场”“羊舍庄村垂钓园”等乡村旅游示范点,打造“玄帝楼——牛王庙——天寿山”古镇一日游精品线路,在旅游产业上迈出了坚实步伐,厚植文化优势,全力打造旅游古镇,不断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和谐持续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和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