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起,普查全面转入实地调查阶段

文物普查是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是文物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4月17日上午,山西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我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以下简称“四普”)有关情况。
  2023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决定从2023年11月起全面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本次普查就是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要求,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全面掌握文物资源总体状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数据准。山西省文物局副局长、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程书林介绍,省委、省政府对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高度重视,成立了以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和分管副省长为双组长的领导小组,成员包括26个省直相关部门和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文物局,具体负责普查组织协调工作。目前,我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已列入2024年省委常委会工作要点和省政府工作报告,并纳入“13710”进行重点督办,实现了普查工作的高位推进。
  截至目前,全省11个市和117个县(市、区)全部按照双组长建制成立了领导小组或工作专班,为“四普”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与此同时,从省直文博系统遴选副高以上职称的人员,组建省级普查专家组,加强对普查工作的技术指导,确保普查进度和质量;另一方面以县域为基本单元,指导市、县(市、区)组建普查队伍120余支,吸纳基层文物保护和考古工作机构工作人员1200余人加入普查队伍,鼓励以老带新,培养锻炼专业人员。按照《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试点工作方案》确定的普查任务和技术路线,我省已认真组织开展盐湖区古建筑类型国家级普查试点和大同、朔州、晋中、阳泉、长治五个省级普查试点,通过试点检验普查软件、提出普查建议、摸索普查经验、建强普查队伍。目前,已先后配合国家文物局承办了华北片区普查培训班,举办了省级普查培训班,累计培训300余人次,实现了县级普查队长全覆盖。发布文物线索征集渠道,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普查工作,鼓励支持太原师范学院2023级研究生和山西大学文物全科生参与文物普查,为今后从事文物保护工作提供宝贵的实习机会。
  据了解,从2024年5月1日起到2025年5月30日止,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将全面转入实地调查阶段,这一阶段是普查的关键阶段。普查人员将严格按照《山西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施方案》确定的技术路线,以县域为基本单元,根据国家统一下发的普查底图、采集软件,结合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登记信息和文物保护管理相关资料,开展实地调查。对于复查文物,由普查队员基于普查系统预置基础信息,逐一核准每一处不可移动文物现状情况,补充更新相关信息,重点是掌握当前最新状况,了解“三普”以来变化情况。对于2012年以来已经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由普查队员基于普查系统预置线索信息,逐一实地开展现场调查,采集文物基础信息。对于本次普查中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由普查队员采集文物基础信息,采集信息要重点突出文物价值载体部分,为开展文物认定提供依据。
  本次“四普”工作中,还有一大亮点是要将文物本体与实景三维数字空间融合后纳入国土空间“一张图”进行监管,对此,山西省测绘地理信息院总工程师,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成员胡文元介绍,在这次文物普查中,测绘技术将进行相关支持,第一是利用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提升文物普查成果精准度,从源头上统一全省文物普查法定基准,实现普查成果与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无缝衔接。第二是实景三维山西建设成果,助力文物普查与数字化管理。第三是三维时空大数据平台融合这次文物普查成果数据,利用数字孪生等技术手段,建立时序化的数字文物信息系统,真正使文物活起来。
  社会力量是参与文物保护利用不可忽视的重要主体,在本次“四普”中,山西大学文物全科生将计划全面参与此次普查工作,对此,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王小娟表示,大力支持和鼓励文物全科学生利用寒暑假积极参与普查工作,就目前学生参与情况而言,预计在今年暑假,共计有190位文物全科学生参与到普查工作中来,下一年度参与人数可达到360人,在普查工作期间,累计会有480名文物全科学生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融合,助力学生专业能力提升,也为该项工作提供新鲜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