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云冈,从历史走向新生

悠悠云州,武周山南,绵延一公里的云冈石窟依山开凿,静伫千年,形成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也是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

坚持保护第一,创新发展利用,十年间,山西精心守护着这座人类文明的瑰宝,赓续下一个千年之约。

▲云冈石窟景区夏日景观

与文物对话,肩负使命与责任

进入秋冬时节,温度日渐寒冷。“即便在最炎热的夏季,走进洞窟,心灵也会随着四周的凉意静下来,才能与文物对话。”话音刚落,云冈研究院文化遗产保护与监测中心副主任闫宏彬将工作服衣扣系紧,戴好安全帽,小心翼翼地攀上脚手架,查看窟内墙体的修护情况。

岩石,被古人认为是接近永恒的存在,于是精心雕刻,希冀赋予其丰富的精神内涵,但在自然的力量下,历经1500年风雨的石窟逐渐“衰老、生病”。

面对壮观的石窟群,闫宏彬回忆起云冈旧貌,痛心疾首:“这一公里的洞窟所有外立面与顶板几乎都曾发生过坍塌,满目疮痍。每当看到被风化模糊的造像,我们就会感到自己的责任重大。”

坚定不移把保护放在第一位,深入挖掘云冈石窟的丰富内涵,把云冈石窟保护好,把云冈文物修复好,把云冈文化传承好,是云冈所面对的时代答卷,也是所有文保人的使命。

“80后”孙波是云冈研究院文化遗产保护与监测中心研究员。拿起工具,他反复查看修复成果,开玩笑地说在云冈自己有当医生的感觉。孙波说:“这些佛像的一角都贴有一串数字和英文字母,就是我们‘医生’做出的‘诊断’。‘DL’‘QQ’‘KG’分别代表这里发生了断裂、起翘、空鼓。然后给出治理意见。”

已半百之年的赵斌是云冈人,小时候顽皮地在石窟脚下的杂草中玩耍,如今他选择与石窟日夜相守,成为了老朋友。“云冈石窟是我们当地人心中的守护神。长大懂事后,换我来保护它。”作为文物修复师,赵斌还负责详细记录洞窟施工进程。“石窟每天都要‘写日记’,每个洞窟的每一点变化都必须记录下来,包括湿度、温度、病害数量等。日积月累有了厚厚的好几本。”赵斌说。娟秀的字体,工工整整,一笔一画间,是所有云冈人对石窟的悉心呵护。

▲赵斌每日都会认真填写洞窟施工日志

以保护为基础,放大“云冈”内涵

“云冈的过去十年,可以说是非凡的十年,从抢救性保护向预防性保护、研究性保护转变,我们做了很多努力。”闫宏彬自豪地说,目前石窟的稳定性问题彻底解决,山体渗水问题得到有效遏制,洞窟保存环境和保护状态得到极大改善,开始解决石窟风化问题。“这是十年来最有意义的成果。”

十年攻坚,云冈石窟文物保护业务已覆盖石质文物保护、数字化建设、彩塑壁画修复、可移动文物修复、文物监测等多方面,并组成了一支山西文保行业的核心力量。2012年开始,先后完成五华洞窟檐建设、岩体加固、彩塑壁画修复等保护工程,被业内专家称为“穿越历史”的衔接性工程;数字化采集工程为云冈石窟建起三维“数字档案”,采集工程已完成1/3,计划“十四五”期间全部完成;2019年,历时7年,云冈研究院和青岛出版集团联合编纂的《云冈石窟全集》(20卷本)正式出版,是迄今最完整、最权威的云冈石窟影像谱系资料;2021年,“石窟寺保护与传承山西省重点实验室”落户云冈,完成对大同、朔州、吕梁、忻州4个市共计109处石窟造像和摩崖石刻的田野调查工作。

▲闫宏彬与同事们在对石窟内部进行预防性保护

以保护为基础,云冈在文物研究利用领域加快创新步伐。数字化数据采集、3D打印、1∶1精准复制、积木式组装……石窟造像也“装”上了翅膀,先后前往山东、北京、浙江和上海等地,走出了大同,继续向世界行走。云冈研究院数字化保护中心主任宁波表示:“云冈石窟的分体3D打印、积木式安装,开创了超大体量文物等大比例复制的世界先例。”

2021年2月,云冈研究院挂牌成立,先后建成了云冈文保中心、数字云冈先进计算中心、云冈石窟文物安全与监测平台和各类文保实验室,获批“石质文物保护与研究山西省文物局科研基地”“山西省文化遗产保护院士科技创新中心”“石窟寺保护与传承山西省重点实验室”,正在争取成为国家级石窟寺区域保护研究中心。

从“云冈石窟”到“云冈研究院”,“云冈”的内涵持续放大。

让文物活起来,让历史来讲话

今年2月,北京冬奥点燃了所有人的冬日梦想,古老云冈也不例外。云冈研究院年轻画家以云冈石窟雕像为基础形象,连夜创作了《云冈啦啦队》北京冬奥会系列漫画,浑厚、质朴的石窟雕像变成“冬奥运动员”,花样“出圈”。在云冈研究院党委委员、文旅融合中心主任崔晓霞看来,文物的“活化”与利用逐步成为大家认识云冈、关注云冈的渠道之一。

▲3D打印的云冈石窟五华洞雕刻局部在北京展览馆参展

让文物活起来,让历史来讲话。近年来,山西先后印发《省级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指导意见》《国宝级文物活化利用工作方案》,起草《关于推进全省不可移动文物活化利用的指导意见》,全面推进文物资源的保护利用。2021年,山西投入11.8亿元,实施近1200个文物保护项目,并建设文物安全监管平台,开展全省历史文物专项巡视,实施“文明守望工程”,累计认领认养文物建筑295处。今年5月,山西省文物局等五部门联合,为基层文保单位免费定向培养一批文物全科人才,在全国尚属首例。一个集保护、研究、利用、展示、管理、服务于一体的全新文物工作格局,在文物大省山西有序形成。

“中国有此迈向大唐。”这8个字镌刻在云冈石窟景区的一端,矗立在大山脚下。而守护文明的时代答卷,也正在从这里起步,以全新的面貌,由此来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