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正当潮·问晋千年》用声音活化历史文化遗产,用故事窥见前世今生!

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珍贵资源,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习近平总书记五年内三次视察山西,他指出: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统筹好旅游发展、特色经营、古城保护,筑牢文物安全底线,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对山西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彰显了总书记对中华民族文化根脉的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也饱含着总书记对更好弘扬山西优秀传统文化的期许。

2022年5月18日是第46个国际博物馆日,为加快推进新时代文化强省建设,全方位推动山西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文旅产业融合,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由山西省文物局、山西广播电视台指导,山西卫视融媒体、爱音斯坦FM策划发起,山西博物院、山西考古博物馆、山西青铜博物馆及山西11市共计14家博物馆共同参与推出的 “5.18国际博物馆日特别策划” 《文物正当潮·问晋千年》于5月18日起正式登录山西卫视融媒矩阵及爱音斯坦FM。

《文物正当潮·问晋千年》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山西全省14家博物馆进行联动,通过音频、推文、海报等丰富多样的融媒产品和创意传播形式,邀请山西省内14家博物馆馆长和全国优秀的文艺工作者及主持人担任“ 文物推荐官 ”,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与历史,诉说馆藏文物的前世今生,解读文物隐藏的文化密码,带听众走进博物馆,“声”临其境体验山西文化遗产的魅力,倾听文物的“声音”。


坚定文化自信
激活小屏端文博浪潮

世界文明看中国,华夏文明看山西,山西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脉络都能在山西找到相对应的轨迹。俗话说“地上文物看山西”,山西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宝库,更是名副其实的文物资源大省。据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山西共有不可移动文物53875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31处,位居全国第一;国有可移动文物320余万件/套,其中珍贵文物7.6万件/套。背靠如此庞大、丰厚的文物资源,山西在发展文博事业上持续发力,据山西省文物局登记在册的统计,山西现有各级各类博物馆共190余座。

依托得天独厚的文化宝库,《文物正当潮·问晋千年》就地取材,与14家省内博物馆合作,通过对一件件“镇馆之宝”的梳理与总结,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赋予沉默千年的文物以生命力,让听众切身感受到这些历经风雨的文物在诉说历史,它们不仅仅是一件博物馆中的陈列品,更蕴藏着生命的温度、文化的经络。

彩绘龙盘

(山西博物院馆藏文物)

侯马董氏墓戏俑

(山西博物院馆藏文物)

司马金龙墓漆画屏风

(山西博物院馆藏文物)

晋侯牛虎匜

(山西考古博物馆馆藏文物)

晋公盘

(山西青铜博物馆馆藏文物)

赵卿墓车马坑

(太原市博物馆馆藏文物)

辽代缠枝釉陶花棺

(大同市博物馆馆藏文物)

北魏曹天度九层千佛石塔

(朔州市朔城区马邑博物馆馆藏文物)

东魏背屏式立佛石造像

(忻州市博物馆馆藏文物)

左表汉墓之“火牛阵”画像石

(吕梁市博物馆馆藏文物)

金代无釉卧女持扇瓷枕

(晋中市博物馆馆藏文物)

“富贵寿考”紫砂插屏

(阳泉市博物馆馆藏文物)

明代镂空堆塑人物故事珐华罐

(长治市博物馆馆藏文物)

北齐乾明元年昙始造像石

(晋城博物馆馆藏文物)

丁村人牙化石

(临汾市博物馆馆藏文物)

唐薛儆墓石椁

(运城博物馆馆藏文物)

14家博物馆、16件“镇馆之宝”、16个传奇故事,《文物正当潮·问晋千年》打开博物馆厚重的大门,深入挖掘文物的前世今生,拉近人与文物的距离,力图用音频化的呈现让文物“活”起来,使观众触摸到文物背后的文化基因和民族肌理。


构建文化认同
助力古老文博破圈Z世代

在逛博物馆时,人们往往容易“走马观花”,从而忽略掉真正的“黄金”。有些看起来并不起眼,甚至有些平庸的小物件,很可能大有来头;有些看上去不够华丽、不够精致的东西,也可能有着荡气回肠的过往。其实,文物本身并不沉闷,它们自带故事和“流量”,创造了曾经的辉煌。如何续写辉煌、如何精准传递文物身上记载着的民族基因密码,专业指导和年轻化表达缺一不可。

《文物正当潮·问晋千年》由山西省文物局指导,联动山西11市14家博物馆,15位博物馆“掌门人”作为首发阵容。在内容层面,深耕历史文化,专业性与服务性并重。“文物推荐官”们用专业但不晦涩的方式,深入浅出地将深奥的文物知识变成“普通话”,他们精准又不失活泼的讲解使沉默千年的文物有了声音,从而为听众营造出“在场感”和“沉浸式体验”。

而赵露思、成泰燊、颖儿、俞灏明等十余位文艺工作者以及雷璐、孟轲、张靓婧等备受本土观众喜爱的主持人的加入,为厚重的历史注入年轻化的表达,引发青年一代的热议。他们就像博物馆中的讲解员,带着听众的期待走进博物馆,将他们对历史的惊叹、感慨和对中华文化的骄傲反馈给听众,将文物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拂去古老宝藏身上的尘土,让文物在青年一代的心中闪烁光芒。

《文物正当潮·问晋千年》以讲好山西故事、讲好中国故事、构建文化认同为使命,让文物“活”起来,让博物馆不再“高冷”。当下,“Z世代”的年轻人正在回归“国潮”,古老的中华文明焕发出新的光芒,博物馆已成为年轻文化的一部分。走进博物馆的他们不仅在回望历史,更是见证当下、缔造未来。《文物正当潮·问晋千年》让更多人爱上博物馆,与文物对话,感知到文物背后的人文精神,从传统文化中寻求发展智慧,让民族血脉赓续绵延。


耳听不虚 “声”临其境
提升听觉体验
打通文博传播新样态

作为一种传播形态,音频是媒介的重要载体,而移动智能终端的广泛使用,使音频更深层次地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手机、平板、电视、智能手表、车载音响、智能家居……使用场景的多元化,让音频的传播生态更立体、更智慧、更广泛,时空和地域的局限越来越小,吸引并留住了大批年轻网友。

音频节目的重新崛起带给我们思考,也拓展着文博类节目的表达。在媒介重构、媒体交融的时代,《文物正当潮·问晋千年》利用声音这个现代传播不可或缺的呈现方式,抓住用户心理,每一集音频时长约为5分钟,适应现下碎片化传播特点,符合中青年群体收听习惯。

同时,《文物正当潮·问晋千年》践行媒体深度融合理念,用丰富多样的传播手段,从博物馆固有的表达方式中“破圈”,立体化的呈现让听众足不出户也能领略到文博领域的无穷魅力。传播方式以音频为主、图文为辅,利用微信这个重要传播渠道,将音频进行图文编辑并通过微信公众号发送。这套“组合拳”叠加了作品的传播影响力,实现了互联网与文物资源的跨界融合,让优质内容完成广域传播。


跟着博物馆“掌门人”学知识,在声音中见证上下五千年,《文物正当潮·问晋千年》作为一款优秀的文博类融媒体作品,在内容层面深耕细作,融合多元形态,5分钟的音频以轻松、鲜活的形式将文物承载的厚重历史轻量化、碎片式地传达出去,在年轻群体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该产品还打破了人们对博物馆的固定认知,让文物“开口说话”,鼓励人们亲近文物、感悟历史,从中触及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底色。

《文物正当潮·问晋千年》自5月18日开播以来,优质内容的持续输出不仅彰显着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也放大着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相关话题上线一周,微博话题阅读量达7000万,微博话题讨论量达70万+;音频上线首周,收听量突破50万;国家广电总局视听中国点赞支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在线同步报道,全国30多家专业媒体好评如潮。

通过《文物正当潮·问晋千年》这样的作品,我们不仅可以用耳朵感知历史的温度,用声音触摸文明的血脉,更能让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开启全新的未来,让历史长河中璀璨的中华文化闪耀出自信的光亮。

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牢记嘱托,山西将努力用好文化富矿,讲好山西故事,讲好中国故事,彰显中华文化的魅力,充分焕发三晋文化的时代光彩。